規劃環遊世界與旅行過程是很孤單的,我以為我可以,但旅程即將結束時發覺情緒越來越低落。
在因為新奇而驚嘆萬分的頭幾天後,他們會感到一股不知從何而來的憂鬱和倦怠──這就是本症候群的最初症狀。然後他們會失去時間感和空間感,對一切興趣缺缺,感到困惑,還會出現記憶方面的問題。他們已無法分辨機場、旅館還有大部分的博物館。他們為此感到生氣:每一家連鎖餐廳都長得一模一樣,還有在商店裡可以買到完全相同的商品。得到這個症候群的患者會失去對世界的興趣,變得憂鬱又麻木。
行至阿根廷時出現旅遊症候群,搜尋到這篇文章。 當時每移動至新的國家,時間便往前調兩小時,加上南北半球從46度到2度的溫差,我的確分不清自己身處哪個國家或是過哪裡的時間,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被祕魯人攻擊之後,有好幾天將自己關在旅館裡,差點中斷行程返家。
如果我在實現自己的夢想,過程怎會如此不堪?分不清每個機場、每處景點與每家餐廳,時間與空間混沌不明,於是進入南美洲之後,步調整個慢了下來。人還走得動,心卻疲乏了。回到台灣之後大約有一個多月失去重心,不確定自己過去那兩個月做了什麼,也不知道這些經驗對我的人生造成何種影響,就像從大賣場買了成堆食材卻無法將它們組合上桌。
有點抗拒去回憶這段旅程,當所有細節越清晰,現實世界便越遠離,而我必須在短時間內回歸正常生活,於是選擇一種不書寫不談論的方式。這方式並沒有讓我比較快樂,但的確可以快速進入工作模式。
這張卡片在規畫整個過程中提供一股力量,是去年的生日賀卡
這是今年同一個人送的賀卡
看到這張賀卡,彷彿是個提醒,應該去面對這次旅行對我造成意義,整個過程大部分時間都很快樂,為何結束之後卻無法去面對?也許將這過程書寫出來之後,便宣告它已結束,只是我不願意去面對這事實。旅行並非在動身那一刻才開始,而是在計畫時便已出門,無論我是否願意承認,這長達一年半的旅行,已經清清楚楚地結束了。
我計畫過、我執行過、我完成了。夢想的ending,遠比旅行當下需要勇氣。